育儿网欄目視頻美女
  1. 生活
  2. 正文

「憑什麼姥姥把我帶大,卻讓奶奶來享福?」爸爸的回答讓人唏噓!

雖然都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但在現實生活中,因為各種原因家庭成員之間關係緊張的現象不少,成年人之間的矛盾有時候更會讓小孩子左右為難。
01 最近,一位寶媽把自己家裡發生的一件事發到了網上,引來網友激烈討論。
原來,這位寶媽的婆婆,也就是孩子的奶奶,最近因為年老需要人照顧,只好搬到他們家一起住。
寶媽心裡對這位婆婆有很多不滿,只是礙於丈夫,不好多說。
而天真的孩子卻沒這麼多顧慮,直接問爸爸:「憑什麼姥姥把我帶大,卻讓奶奶來享福?」
原來在孩子小的時候,一直是姥姥幫忙帶,奶奶卻聲稱沒時間帶娃,很少出現。
爸爸聽到孩子這樣說後,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因為這裡是奶奶家,人老了都要回自己家,你姥姥是客人,所以會回自己家,不用來咱們這裡。」
寶媽聽到丈夫這樣說,心都寒了。
在孩子出生,夫妻倆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是自己的母親不計報酬地幫他們帶孩子,為他們這個小家庭付出,而丈夫的媽媽對小家完全沒有貢獻。等雙方都老了後,當奶奶的可以跟自己的兒子一家一起住,獲得照顧,當姥姥的卻成了客人,要「回自己家」,這樣公平嗎?
在寶媽看來,丈夫這樣說,也就是從來沒有把妻子的親人視為真正的家人,不管娘家為他們的小家付出了多少,對丈夫來說,他們都是「外人」。這樣的做法,難怪寶媽心涼。
這位寶媽表示後來婆婆雖然還是住進了他們家,但孩子跟她一點都不親,最喜歡的還是帶大自己的姥姥。結果就是爸爸總說孩子不聽話,為了這件事,一家人都鬧得不愉快。
02 不少網友看了這位寶媽的遭遇,都感到唏噓不已。生活中很多家庭依舊把孩子姥姥、姥爺當成客人,即使老人一直幫忙帶娃,也不例外。這樣的現實,真是令人唏噓。
其實大部分家庭,表面上看沒什麼,但家庭成員之間可能矛盾重重。而孩子作為擁有兩家血緣的紐帶,很多時候就會被捲入矛盾的中央。
正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為孝敬長輩的善良的人,但現實生活的情況,又往往很複雜。如果爸爸媽媽教給孩子的東西,跟現實不相符,也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困惑。孩子懂得感恩,孝敬長輩,作為父母更應該鼓勵和引導。
03 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孝敬長輩呢?
1、講道理
父母應該先跟孩子說清楚,年紀小的人,為什麼要尊重尊敬老人。
人活在世上,都不容易,老人作為人生路上的「前輩」,一輩子吃過不少苦,對人生有很多豐富的經驗,身為小輩,對這些是要抱著敬意的,所以不管怎麼說,小輩對老人應該有基本的禮貌。把道理說清楚,孩子才能明白到敬老的合理性。
2、尊重孩子的感情
相比有太多利益糾葛的成年人來說,孩子的世界還是相對簡單的。
在孩子小時候,誰照顧他更多,孩子就對誰更親,更願意聽誰的話。感情是相互的,如果孩子不願意親近老人,也應該尊重孩子的感情,不要強逼孩子,當然,前提是要教孩子做好基本的禮儀,因為這是禮貌問題。
3、培養孩子同理心
人們照顧老人,除了因為老人對自己有養育之恩,雙方之間有感情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人都會有老的一天,這是生而為人幾乎無法避免的現實。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自己的明天。
當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自然就明白為什麼要孝敬長輩了。
4、身體力行,作好榜樣!


有人說,如果家庭是複印紙,孩子是複印件,那麼父母就是原件。複印件的成品如何,取決於原件的質量。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會無意識地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甚至連父母的小動作、口頭禪都模仿得十分相似。
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可能察覺不了,但會改變孩子一生的模樣。
父母做好榜樣,率先垂範,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習慣教育。
教育孩子孝敬長輩,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樣,平時多體貼關心老人,見面主動問候長輩。父母勞累時,為父母捏捏肩,吃飯時盛飯夾菜,端茶倒水,經常的問候和祝福。和父母意見不一致時不隨意頂撞或不理不睬,溫和的進行溝通……這些生活小事都能夠讓孩子耳濡目染,受到尊重祖輩的薰陶。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