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欄目視頻美女
  1. 生活
  2. 正文

超5成兒童青少年近視,到底該如何科學防控?

家長是青少年近視防控的「守門人」
自從兒子近視後,寶媽陳女士就一直奔走在為孩子矯正視力的路上:10元以內的眼貼,百元以內的眼藥水,千元以上的近視矯正儀和按摩儀……儘管各種產品齊上陣,但孩子的近視仍然在逐年增長,才剛讀小學三年級就已戴上了「小眼鏡」
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2.7%,其中6歲兒童為14.3%,小學生為35.6%,初中生為71.1%,高中生為80.5%。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呈早發、高發態勢,已經成為影響兒童健康和全面發展的突出問題。
伴隨近視而來的,是家長的擔憂和近視矯正市場亂象。近視可以「治癒」嗎?控制度數增長有哪些方法?家長們急著在社交媒體上找到科學的答案,不少家長和陳女士一樣,期待在假期通過康復治療矯正孩子的視力。然而,魚龍混雜的市場卻讓人們望而卻步。
面對早發、高發的兒童青少年近視現狀,如何預防近視的發生、控制近視的發展,是孩子成長路上家長關心的重要問題。
近視不可逆,早防早控很重要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對0至6歲兒童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孩子視力完全正常的占比不到一半(45.8%),處於邊緣近視的占28.7%,已經近視的占25.1%。在近視兒童中,輕度近視的占21.1%,中度近視的占3.3%,高度近視的占0.7%。
兒童青少年近視為何早發、高發?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副組長、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楊智寬表示,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戶外活動時間不足、過多過早接觸使用各類電子產品是主要原因。
他表示,在升學壓力下,許多學齡兒童和青少年的課外活動時間被壓縮,用眼負擔加劇。加之電子產品在低齡人群中的普及、長時間近距離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兒童青少年近視發生率。
為了改善兒童青少年近視狀況,近年來,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等多部門相繼出台相關政策,倡導和推動全社會重視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2023年3月,教育部印發的《2023年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重點工作計劃》更明確提出,要將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總體近視率和體質健康狀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
「近視可防可控不可逆,要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干預。在孩子還沒有近視的時候,可以採取『一增一減』的措施來進行預防,即增加戶外運動和減少持續的近距離用眼工作。」不過,楊智寬也指出,迄今為止,近視仍沒有醫學方法能夠徹底治癒或者逆轉近視。在積極預防之外,我們能做的只是盡一切可能延緩近視的發展,儘量避免成為高度近視。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用眼習慣,還可以採取適當醫療手段延緩近視的發展。
角膜塑形鏡「ok」嗎?
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2021年發布的《寒假期間兒童青少年預防近視健康科普20詢解》文件中提到:目前可用於近視防控的手段有配戴框架眼鏡、角膜塑形鏡(俗稱ok鏡)、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等,在控制近視進展方面有一定效果,但並不是人人適用,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選擇和使用,定期複查。
其中,角膜塑形鏡近年來關注度很高,受到不少家長關注。然而,有家長也因此存在使用角膜塑形鏡「就保險了」「度數不再上漲」,甚至「可以永久脫鏡」等認識誤區,那麼,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角膜塑形鏡的應用呢?
楊智寬表示,角膜塑形鏡也稱「ok鏡」,是一種採用硬性透氣性角膜接觸鏡材料做的隱形眼鏡,通過配戴使角膜中央區域的弧度在一定範圍內變平,從而暫時性降低一定量的近視度數,是一種非手術的物理矯形方法。國家衛健委發布的《近視防治指南》指出,臨床試驗發現,長期配戴角膜塑形鏡可延緩青少年眼軸長度進展約0.19毫米/年。
與此同時,角膜塑形鏡只需晚上戴鏡,白天取下鏡片後可以保持較為清晰的視線,可以改善配戴多點離焦框架眼鏡「運動不方便」「阻礙視野」及「眼鏡掉落損壞」等問題。
2023年9月,市場諮詢公司沙利文發布了其從2002年至2023年的21年間中國角膜塑形鏡歷年驗配量計,愛爾眼科以超100萬例的角膜塑形鏡驗配量躍居中國第一。而在2023年7月,愛爾眼科從在其醫療機構驗配的眾多角膜塑形鏡配戴者中隨機選取了1萬多名配戴者的數據進行分析,並發布了《愛爾眼科角膜塑形鏡臨床應用大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在選擇角膜塑形鏡的原因中,由於其「控制近視度數效果更好」、「白天不用戴眼鏡,運動更方便」的家長分別占比69.41%、26.49%。
但值得注意的是,角膜塑形鏡並非人人適用。楊智寬指出,角膜塑形鏡屬於國家規定的三類醫療器械,主要適用於8歲以上,近視600度以下,散光400度以下,角膜形態正常,無眼科器質性病變等人群,驗配前需要進行相應檢查,如角膜形態、眼瞼張力等,待確認眼表條件符合併排除明確禁忌症後才可驗配。
此外,驗配角膜塑形鏡也是嚴格的醫療行為,必須在有醫療資質的正規醫療機構進行驗配,驗配和配戴不當有可能引發眼部感染和不良反應,導致眼部疾病的危險性增高,如延誤治療還可能發生永久性視力損傷。建議驗配時綜合考察醫療機構和醫師的資質和專業水平。
「角膜塑形鏡關係到患者的眼部健康,醫療機構應當建立系統完善的角膜塑形鏡管理制度,比如在我們愛爾眼科醫院,角膜塑形鏡在驗配前、驗配中及驗配後都會採取全流程標準化操作,並且制定硬性角膜接觸鏡三級不良反應報告制度,及時預防和控制接觸鏡驗配過程中感染事件的發生。」楊智寬提醒,在角膜塑形鏡驗配之後,患者還需注意個人用眼衛生,嚴格遵循醫囑使用,並定期進行複查,控制近視的發展。
近視防控沒有「神藥」,科學認知是關鍵
科學防控近視,正確認知是關鍵。
當前,一些家長視近視為「洪水猛獸」,過度焦慮;另一些家長則對近視的危害視而不見,聽之任之,不把近視眼當一個病,覺得「無非是戴副眼鏡而已」,實際上這些觀念都不可取。
對待近視,既不可盲目治療、病急亂投醫,也不能過分大意,貽誤防控最佳時機。
按照醫學標準,近視度數大於600度就是高度近視,高度近視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則會發展為病理性近視,誘發眼睛多種病變,如視網膜脫離、撕裂、裂孔、黃斑出血等,高度近視引發的病理性近視,已成為我國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
基於此,楊智寬指出,「在解決兒童青少年近視的問題上,不是靠一個技術,一個藥能解決的。角膜塑形鏡也好,低濃度阿托品也好,多點離焦框架眼鏡也好,只是近視管理的一個工具而已。不是說用了這個東西就一勞永逸了。」
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提升對近視的重視程度,打好這場持久、系統性的「戰役」。不僅需要政府主導、教育牽頭、醫療衛生機構提供技術手段,更需要家庭充分發揮監督管理的作用。
家庭是近視防控的主戰場,家長是孩子近視防控的「守門人」。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營造愛眼、護眼的良好環境,為每一個孩子築成抵禦近視的「防護牆」,讓他們擁有更光明的未來。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猜你喜歡